發布時間:2020-11-13 09:02:49
煤炭貿易與干散貨運價之間的聯系
2019年,煤炭在干散貨貿易總量中的份額為27%,并由此成為第二大干散貨貨種。其對船舶的需求不能簡單地從運量中推導,而是需要考慮到距離和貿易效率,因為花費在整個運輸工作上的時間最終會影響對船舶的總需求。如果我們用“貨量*運輸時間”這個指標來衡量煤炭在整個干散貨貿易中的份額,那么最終會得出煤炭在2019年干散貨船需求中占有20%的市場份額這一結論。而事實上,2020年前9個月,煤炭的市場份額已經下降到18%。
按船型市場細分,會發現46%的海運煤炭量是通過巴拿馬型船運輸的,而好望角型船占比28%,大靈便型船則占比20%,排在第三位。從煤炭在各型船舶的市場份額來看,雖然28%的煤炭是由好望角型船運輸的,但煤炭運輸只占好望角型船需來的16%。其他船型的依賴性更為對稱,46%的全球煤炭海運占巴拿馬型船需求的47%,20%的煤炭運輸占大靈便型船需求的19%。由于煤炭是所有船型需求的重要貨種,所以煤炭貿易與各船型運價之間的聯系是直接而明確的。
煤炭需求——焦煤與熱能煤的對比及中期前景
從廣義上來說,煤炭分為煉焦煤和動力煤。煉焦煤又稱冶金煤,主要作為鋼鐵生產中的能源,因此煉焦煤需求與對鋼鐵的需求高度相關。動力煤又稱蒸煤,主要用于發電,或直接用于消耗電力的工業(如化學工業、造紙工業、水泥工業和造磚工業)。煉焦煤是全球鋼鐵生產的重要原料,全球對焦煤的需求與全球工業生產增長率相關聯。
近期,動力煤面臨著巨大的壓力。環境污染和全球變暖使公眾對煤炭的使用持負面態度,導致部分投資者紛紛撤出煤炭行業。然而,在我們看來,有關煤炭“死亡”的傳言被過分夸大了。
通過深入分析火電廠退出和新增的地域情況,可以預計海運貿易的前景會更好。在過去5年中,幾乎一半的產能退出發生在美國。排在第二位的是中國,占全球退出產能的23%,但同期中國新增產能是退出產能的5倍。毫無疑問,中國將在未來幾年繼續擴大火電廠的規模。排在第三和第四位的是歐盟和英國。歐盟高退出的趨勢將繼續下去,煤炭進口將出現大幅負增長。英國決定在2024年將煤炭從能源系統中完全淘汰,目前已實現大部分,這對于煤炭海運來說算是一個利好,進一步下降的空間已經不大。總而言之,未來幾年,歐盟的火電產能減少將成為煤炭進口的負面因素。
2021年中國煤炭進口展望
今年初,中國的煤炭進口量處于非常強勁的水平,但電力需求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負面影響,導致國內煤炭價格迅速下跌,引發了嚴格執行進口配額的政策回應。其結果是,自7月份以來,中國的煤炭進口量大幅減少。中國9月和10月的煤炭進口量是五年來最低的,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4%。下半年進口量非常低,今年迄今為止煤炭進口量比去年下降了11%。然而,由于供應減少和能源需求的迅速改善,導致國內煤炭價格飆升。煤炭進口套利巨大,目前對中國進口的唯一限制因素是缺乏進口配額。我們認為,在未來幾個月內,國內煤炭價格的高企很可能會引發對進口的軟化立場。即使沒有2020年的新配額,中國11月和12月的煤炭進口也會增加。原因是,目前煤炭進口的套利足以支付船舶長達6個月的滯期費。因此,貿易商會以較低的國際煤炭價格進口煤炭,并在新的一年配額更新時在中國卸貨。展望2021年,由于國內煤炭價格處于非常高的水平,中國的進口量有可能從今年開始增加,但這取決于相關政策的改變。如果不改變政策,進口額將與今年持平。我們認為,考慮到煤炭價格處于紅色區域,政策變化不太可能惡化。
2021年印度煤炭進口展望
過去3年,印度煤炭進口穩步增長,但2020年的進口受到疫情的負面影響。印度的煤炭進口量在今年第一季度處于較高水平,但在第二季度急劇下降。過去3個月,印度煤炭進口已回到正軌,但今年迄今為止的貨運量仍下降了14%。印度煤炭進口的長期增長水平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國內煤炭產量能否跟上煤炭需求的增長。盡管如此,我們仍相信印度2021年的煤炭進口量將在疫情后復蘇的基礎上增加。
2021年世界其他地區煤炭進口展望
近年來,中國和印度以外的世界煤炭進口量呈上升趨勢,亞洲地區的增長抵消了西方發達經濟體的下滑。東南亞進口在過去三年呈指數增長,2019年進口同比增長約46%。今年以來,東南亞國家的煤炭進口量實現了19%的穩步增長。
東南亞進口將在2021年繼續保持穩定增長。近年來,日本、韓國和中國臺灣的進口也在穩步增長。但受疫情影響,今年迄今為止這些遠東經濟體的載貨量下降了9%。不過,隨著疫后的復蘇和火電廠產能的擴大,這些遠東經濟體在2021年的進口量將繼續保持增長。2017年和2018年,歐洲煤炭進口實現了正增長,但在2019年出現了21%的負增長,而2020年負增長趨勢加快,進口量同比下降了37%。歐洲煤炭進口的長期前景顯然是負面的,但2020年的煤炭進口量被疫情過度拖累,2021年實現恢復性增長的可能性仍存在。
總而言之,我們認為,隨著全球經濟的復蘇,2021年全球煤炭進口可能會獲得相當積極的增長。